DB43∕T 3028-2024 国家储备林监测评估技术规范(湖南省)
ID: |
1B891F37BB1D4B8B9D4F3718CB265E6E |
文件大小(MB): |
0.59 |
页数: |
25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9/20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65.020,CCS,B 65,43,湖南省地方标准,DB 43/T 3028—2024,国家储备林监测评估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national reserve forest monitoring,and assessment,2024 - 07 - 12发布,2024 - 09 - 12实施,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 43/T 3028—2024,I,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1,5 监测内容 2,6 监测方法 2,7 分析评估 4,8 监测成果 5,附录A(规范性) 国家储备林建设监测样地编号规则 6,附录B(规范性) 国家储备林建设监测样地形状及样方位置图 7,附录C(资料性) 国家储备林建设监测样地调查记录表 9,附录D(规范性) 国家储备林监测评估报告文本提纲与主要内容要求 12,附录E(规范性) 国家储备林监测报告主要成果统计表 13,附录F(规范性) 图件编制方法与要求 .17,附录G(规范性) 国家储备林监测数据库结构及因子代码说明 18,DB 43/T 3028—2024,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南省林业局提出,本文件由湖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省青羊湖国有林场、湖南省林业资源调查监测评价中心、湖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易烜、熊珂、朱晋梅、陈家法、季秀、黄靓、刘文剑、王伟、邓太平、成其书、刘懿、边更战、庞荣荣、周洋、宋晓飞、王旦媚,DB 43/T 3028—2024,1,国家储备林监测评估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国家储备林监测评估的总则、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分析评估和监测成果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国家储备林范围监测评估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38582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GB/T 38590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程,LY/T 1821 林业地图图式,LY/T 2253 造林项目碳汇计量监测指南,LY/T 3313 国家储备林可持续经营指南,DB43/T 2242 国家储备林建设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DB43/T 224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国家储备林监测 national forest reserves monitoring,以掌握国家储备林建设成效及其动态变化,客观反映国家储备林的范围、质量、结构、功能和管理为目的,以县为单位,设置监测样地为主进行定期复查的监测评估方法,监测样地 monitoring sample plot,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按一定的抽样方案布设、编号,并设置永久性标志进行定期复查的地块,4 总则,监测目的,总结项目建设成效和经验,为优化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管理、技术措施、经营模式,编制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森林经营方案等提供科学依据,监测频次,建设任务实施年度监测。实施成效在作业前完成本底调查,作业完成后及时开展当年数据的调查,实施期限内每3年开展复测,产出主要监测结果,监测抽样,DB 43/T 3028—2024,2,4.3.1,监测样地,以县为单位,分别对森林经营类型、经营措施类型进行分层,采用典型抽样,布设监测样地,4.3.2 调查精度要求,调查精度包括:,面积:以公顷(hm2)为单位,精度达到小数点后一位,纵坐标:以米(m)为单位,精度达到1m,填写7位数,横坐标:以米(m)为单位,精度达到1m,填写8位数,树高:以米(m)为单位,精度达到小数点后一位,草本高:以米(m)为单位,精度达到小数点后一位,胸径:以厘米(cm)为单位,精度达到小数点后一位,冠幅:以米(m)为单位,精度达到小数点后一位,郁闭度:精度达到小数点后2位,盖度:以百分比为单位,精度达到5%(在40%左右时精确到1%),5 监测内容,目标任务,建设年度、项目位置、项目建设单位、项目名称、建设总任务、建设年度任务、建设期限(总期限、建设阶段)、实施范围、森林经营类型、经营措施类型、培育目标树种、监理单位、项目档案管理等,实施成效,5.2.1 环境因子,纵横坐标、地形(包括坡向、坡度、坡位和海拔)、土壤类型、土壤厚度、腐殖层厚度、枯枝落叶厚度等,5.2.2 林分因子,灌木平均高、灌木覆盖度、草本平均高、草本覆盖度、植被总覆盖度、林种、森林覆被类型、优势树种、树种组成、平均年龄、龄组、平均胸径、林分优势高、林分平均高、郁闭度、覆盖度、公顷株数、公顷蓄积、林层结构、幼树树种、幼树平均高、幼树株数、幼树分布、树干通直度、毛竹株数、造林年度、苗龄、样地内造林株数、样地内成活株数、初植密度、苗木成活(保存)率、抚育管护措施、经济林产期、产量等,5.2.3 管理因子,权属、林班、小班、林种、可及度、森林健康等级等,6 监测方法,准备工作,6.1.1 技术准备,DB 43/T 3028—2024,3,制定技术方案和操作细则,开展技术培训,6.1.2 其他准备,准备监测工作所需仪器、设备和工具,包括:电脑、打印机、GNSS定位设备、无人机及机载传感器、胸径尺、测高器、油漆、PVC管、劳保用……
……